沙颍河上货运船流如织。
装载后的货运船只等待起航。
周口中心港码头正在装卸粮食。
繁忙的周口中心港码头。
三川汇流,大河穿城,一条沙颍河流金淌银。
地处豫东平原的周口市,随着“黄金水道”沙颍河水系的疏通,周口港建成投运,悄然成为中原腹地连接“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的“水上门户”。
近年来,周口市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高标准打造周口港码头航运体系,通过穿境而过的漯阜铁路和宁洛、大广等5条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郑合高铁、通用机场,逐渐形成水运、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网络,使周口成为河南贯通“一带一路”综合货运枢纽和区域商贸、产业、物流中心,临港经济初现端倪。
复兴
通江达海周口港
追寻周口城市发展轨迹,周口港与城市发展唇齿相依,港口犹如一条绵长的生命线,渗透在城市发展的记忆中。
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周家口,地处“燕赵楚之冲,秦晋淮泗之道”,三河交汇,万商云集,舟楫如林,是北方著名的“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位居河南“四大名镇”之列,盛极一时。
“发展临港经济,周口既有历史传统,又有现实基础,更有政策东风。”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说。
曾经,周口扬帆起航,名扬天下;现在,周口风正帆悬,再次迈向腾飞。
2005年12月28日,随着6艘400吨的货轮驶入周口港,标志着周口航运开始踏上复兴之路。2009年6月,沙颍河周口以下航道实现常年通航,成为河南省第一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沙颍河常年通航大大拉近了周口及河南与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水上距离。周口距离南京800公里,航行约6天;距离杭州、上海约1100公里,航行约7天。水运以其成本经济、绿色环保的优势,为周口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0年12月10日,河南省首次通过水路实施跨国境运输大宗内贸货物。该批货物从哈尔滨入松花江、通过俄罗斯跨国境运输,经过鞑靼海峡、日本海、朝鲜海峡进入东海,后经内河运输到达周口,彰显了周口航运通江达海的能力。
近几年,沙颍河航运先后承运了30余件次大宗货物、跨国境货物运输等任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航运支撑。
2013年10月25日,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的揭牌,更是给周口带来了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造港城”的目标,周口开始抒写更为恢宏的篇章。
机遇
打造豫货“出海口”
千年潮未落,正是扬帆时。
2017年4月6日,河南省建设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现代化综合港口——周口中心港一期工程开港运营。
按照《港口码头总体规划》,周口中心港总体规划东、中、西3个作业区,总投资约45亿元,有序启动77个1000吨级泊位码头项目建设,最终可形成年吞吐量2300万吨的货物周转能力。周口中心港将成为辐射中原经济区、连接长江经济带的现代化内河航运枢纽。
目前,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平顶山段的复航工程正在加紧施工,项目建成后,周口将由内河航运末端变成中枢。周口以上航道可以通达漯河,有效辐射郑州、平顶山、许昌等城市。周口港出港的船舶经内河航道可以顺利到达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大城市,并覆盖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江西等省市的广大地区,经南通、上海等港口换装海船,可以到达广州、青岛、海南和渤海湾等广大沿海地区。
如今,以周口中心港为起点,沿沙颍河可以有两条通道实现通江达海。其一是沿淮河而下,经安徽省的阜阳、蚌埠,江苏的淮安,从江苏盐城入海,可与沿海的盐城港、大丰港等港口联系。其二是沿淮河而下,从安徽寿县经江淮运河,从合肥入巢湖,再从芜湖接入长江航道,进而与南京、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直接联系。
周口中心港已成功加入海河联运港际合作联盟,资源共享、联合开发、一体化操作等优惠政策,共同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枢纽与河南经贸“出海口”,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物资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使周口中心港更加有效融入“一带一路”水运港口码头体系,连接“海上丝绸之路”。
成就
临港经济新引擎
周口港规划建设5大临港产业园区,随着周口港知名度和战略地位的明显提升,省内外众多航运企业、淮河长江沿线港口码头运营单位、临港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纷纷来周口港区洽谈合作业务,周口临港经济风生水起。
河南省水利投资集团、中国港务建设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水电基础局等国内知名企业来了,总投资约89亿元,携手建设周口港区港口码头及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工程项目。蓝城集团河南分公司投资约150亿元的蓝城养老特色小镇、葛洲坝再生资源、粮食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户。
安钢也来了!将在周口港区建设花园式绿色钢铁基地,最终形成年销售收入400亿元、税收20亿元以上的千万吨大型钢铁生产项目,周口作为传统农区,将迎来工业大发展时代。
如今,周口中心港正在带动周口的商贸、保税加工等产业,同时利用水运成本优势,吸引先进制造、化工建材等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
周口发展临港经济引起各方关注,有人士将之称为:由封闭保守的“黄土经济”向开放创新的“蓝水经济”的转型发展。
对此,周口市市长丁福浩表示,周口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将恪守三个原则。第一不“另起炉灶”。不抛弃传统农业,而是对结构进行优化,目的是推动观念开放、城市提质、陆海统筹,实现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协调发展。第二是紧盯开放。利用周口“三川交汇、一河穿城”载体,打造好黄金水道,促进经济和文化活力,让周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三是要求具备现实抓手。利用好全省唯一拥有通江达海的航道和港口的省辖市优势,作为海岸的内延、中原的沿海,转型为临港经济。
发展临港经济,已经成为周口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成为周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文/记者 赵春喜 通讯员 张劲松图/资料图片)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