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路桥及滨河公园
市民王建国已经在周口工作生活了近30年。曾经唏嘘于周口落后的发展状况,他对周口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是的,周口的变化已经随处可见,沿街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39位路长深耕“责任田”,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逐渐减少,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改变,让人温暖。
大干快上三五载,请君再看周口城。这一切改变都得益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五城联创”工作。去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五城联创”为新契机,以雷霆万钧之势,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迅速掀起大投入、大建设、大开发的热潮,奋力推动中心城区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一天天地把中心城区打造成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城、舞台宽广的宜业之城、生活幸福的和谐之城、井然有序的文明之城、鱼水情深的拥军之城。“五城联创”异彩纷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大美周口魅力凸显。“五城联创”不仅改变着周口的外形,而且塑造着城市气质,使周口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品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沐浴文明新风
10月10日上午,市委书记刘继标履行周口老城区七一路路长职责,不打招呼、轻车简从、直奔现场,沿着七一路从东到西察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身体力行落实市级领导“路长制”,聚力聚焦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努力为市民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秩序井然的生活工作环境。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把路长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推进,39名厅级干部分别任中心城区各条主次干道路长,组织136家分包路段责任单位扎实开展路段创建,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的重要工程。为此,市委、市政府把2018年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年,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明确了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港促城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结合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我市积极实施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拓宽工程、道路改扩建工程和断头路打通工程,实施城市主干道、重点建筑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一批社区公园、街头游园、公共绿地。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各区、办事处及社区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作用,督促各责任单位、门店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100%,责任制落实良好率达到95%以上。结合贯彻落实《周口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我市以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窗口部位、重点区域为重点,着力开展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公共服务治差“四项治理”。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实施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三大提升”行动,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今年5月,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创建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产业富民村、美丽宜居村、党建示范村为抓手,启动了“六村共建”。目前,我市共打造“六村共建”示范乡镇43个、示范行政村350个,引领全市“六村共建”工作深入开展。今年6月中旬,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我市全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实现了县(市)镇村全覆盖,探索出“六传六有六结合”运行管理体系。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化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38个,川汇区刘方平社区农家书屋荣获2017年“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在重大项目上,我市启动总投资42.9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建设周口大剧院、24小时智慧图书馆、国防人防教育园等一批项目。2017年以来,“周末公益剧场”共完成剧场演出90场,舞台艺术送基层演出4000余场,戏曲进校园活动1000余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6万多场。
今天的周口,已步入城市文明的崭新时代。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公益广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不断涌现,“道德模范”用榜样示范引领市民向善向美,扎实推进“六村共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门到行业,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打造洁净之美
文明是进步的标志,卫生是健康的保证。
2017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省级卫生城市实现了当年创建当年拿牌。今年,我们又一次拉高标杆,启动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思路清则方向明。我市组织相关部门的同志学习研究创卫法规和创建标准,借鉴先进地市创建经验,编制了符合我市创卫实际的《创卫指导手册》,确定创卫路线图、时间表、关键环节和任务分工;印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意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决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三年规划》《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等创卫文件。
对照标准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查找创卫短板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排查创卫申报11项必备条件和暗访发现的突出问题。安排人员参加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培训班,按照暗访检查表,对中心城区创卫工作进行模拟检查,及时发现创卫工作的问题和短板。
创建卫生城市以来,我市通过开展大清扫、大清洗、清除卫生死角综合整治活动,清除卫生死角1000多处,清运垃圾2000吨,清理排污排水沟渠13000多米,清运淤泥2500立方米,整治7条大中型水体,使城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按照创卫工作计划,我市在中心城区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引入专业消杀机构,对我市公共区域进行除“四害”化学消杀活动。投入资金340万元,开展7次大型除“四害”消杀活动,设置19811个毒饵站,摆放12648个捕蝇笼,发放粘鼠板14865张,投放鼠药14065公斤,其他除“四害”药物10800公斤。
我市积极开展卫生单位、卫生乡镇、卫生村的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打造卫生示范单位和精品小区,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新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43个,届满复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35个,创建省级卫生村72个。创卫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先后举办198场健康巡讲、56场健康讲座、59次健康咨询活动。播放公益广告3550次,开设“周口健康教育”微信平台,发布科普知识文章562篇。
目前,全市爱国卫生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逐步扩大,爱国卫生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高。
栖居园林之城
近年来,依据《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我市积极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自2016年至2018年,市区两级相继投入园林绿化专项建设资金14.34亿元,建设了沙颍河公园(一期)工程、铁路主题公园、森林公园等大型公园3个,街头游园40余处,新增公园绿地面积656.66公顷。同时不断完善道路绿化,强力推进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绿化,加强城市防护绿地建设。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城市“三绿指标”明显提高,各类绿地景观品位有效提升,园林绿化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周口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405.1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22%,绿地率达33.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97平方米。
依据亲水、近水、远水、护岸、分层绿化的原则,相继建成了面积112公顷的滨河公园、面积210公顷的沙颍河公园一期工程,沙颍河公园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2019年将全部建成。沙颍河带状景观,把周口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使生态景观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成为游客游览观光、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周口市亮丽的城市名片。
对照《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针对公园绿地面积不足、分布不均衡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施“一带四林百园”建设工程,大幅增加了公园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一带”即环城高速300米防护林带。“四林”即森林公园、文昌植物园、铁路主题公园、建业绿色基地,在城北建设5000亩森林公园,城南建设1200亩铁路主题公园,城中改造完善2300亩文昌植物园,城东建设6000亩建业绿色基地。“百园”即100处街头绿地、广场、游园。
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道路林荫化、绿地功能化的绿化格局,满足了广大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健身赏景多种需求。
感受鱼水深情
周口是兵员大市,更是一片有着拥军光荣传统的热土。选送好入伍的、服务好在伍的、安置好退伍的,周口的“三好”经验享誉全国。
去年以来,市双拥办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在全市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双拥氛围。
地方拥护部队。今年2月13日,市四大班子及各县(市、区)四个班子领导对驻周各部队、周口籍现役军人家庭及所有重点优抚对象进行慰问;督导各县(市、区)将《致全国双拥模范的慰问信》《致广大官兵和优抚对象的慰问信》及部队喜报、慰问春联及时送达慰问、优抚对象。在《周口日报》、周口电视台、“周口双拥”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报道有关市领导春节慰问及开展双拥活动的信息。春节期间,全市共慰问优抚对象1.6万人次,发放慰问金259.4万元,发放慰问品28124件。
“八一”建军节,市双拥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为部队送去慰问金15万元,送去慰问品折合现金104.3万元;慰问优抚对象12738人,为优抚对象送去慰问物品折合现金181.26万元。
今年5月,市双拥办协调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为驻周各部队官兵进行体检,获得了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
部队支持地方建设。今年上半年,周口军分区持续深入开展以帮扶10个贫困村、帮建10所贫困小学,帮带100户贫困军烈属、资助100名贫困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双十双百”活动;武警周口支队协助公安机关押解犯罪分子75人,抓捕犯罪嫌疑人20余人;周口消防支队开展灭火救援活动400余次,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我市沈丘籍战士刘威荣获一等功。5月29日,周口军分区、市双拥办、沈丘县委、沈丘县政府、沈丘县人武部及刘威所在部队的同志为刘威送去荣誉证书及慰问金。慰问过后,市双拥办积极挖掘刘威先进事迹资料,将刘威同志先进事迹宣传与征兵宣传工作结合起来,激励我市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参军报国。
享受大美新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城市建设理念,明确提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加快周口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增加到2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2%,活立木蓄积量1900万立方米,逐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河路渠成林带”的林业生态建设新格局,先后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加强城乡绿化,实现共建共享。2014年以来,我市积极组织实施森林城市、森林通道、森林社区、森林田园、森林乡村“五大森林工程”。2014年至2018年,全市共完成造林58.9万亩,是省下达任务的214%。
五年来,全市建立大型市级义务植树基地5处,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到2917.76万人次,义务植树1.07亿株,尽责率为91.2%,建卡率为98%,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为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切实保护和管理好古树名木,市绿化委员会印发了《周口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周绿办〔2017〕3号),成立了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逐点排查、现场拍照、实地测量、登记造册、走访询问、查阅文献等形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古树名木资料库,设立了保护标志,明确了养护管理责任单位(责任人),签订了保护责任书,加强了对古树名木的抚育管护。目前,全市境内有古树19个科31个属38个树种,共有古树单株421株、古树群11个,古树名木保护率达98%。
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控制采伐限额,密切监测火情,及时检疫和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依法打击破坏林木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将淮阳龙湖、沙颍河、涡河等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域,起草了《周口市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将贾鲁河、汾泉河、黑河及部分运河划定为市级湿地保护区域,将承担灌溉功能的运河、干渠、池塘划定为县级保护区域,分别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多年来,全市没有发生过重大林木病虫害、森林火灾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事故和重大破坏林木案件。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人更文明了,生活更美好了……随着周口“五城联创”工作深入推进,一个“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正向我们大步走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五城联创”所形成的周口力量,已成为这片文明沃土的丰厚滋养和城市文明巨变的动力源泉。(记者 吴继峰 李一 文/图)
来源:周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