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天一亮,鹿邑县玄武镇后皇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尚立超就匆匆起床,简单地洗把脸,生火、做饭,伺候躺在病床上的老母亲洗漱、吃饭,给放暑假的两个10来岁的儿子安排好活计后,就骑着电动车来到村里的天和生物酿造厂开始忙活。他告诉笔者:“家门口上班,庄稼老小两不误。自己能脱贫摘帽,多亏了两位‘老尚’!”。 今年39岁的尚立超曾是村里上了榜的贫困户,他口中所说的两位“老尚”,一个叫尚立付,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叫尚守芳,是鹿邑天和生物酿造厂的创办人。
尚立超就是最早来厂里上班的贫困户之一。他的父亲过世较早,老母亲十多年前患病,造成腿部二级残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两个儿子嗷嗷待哺,老家南京的妻子嫌家里穷,丢下尚立超和两个儿子远走他乡,音信全无。生活的打击让尚立超的腰板一下子垮了,看到那个破败的家,无数个夜晚,他曾偷偷抹过眼泪,脸上再也没有出现过笑容。无奈之下,他和乡亲们一起外出打工,起早贪黑,没挣着几个钱不说,家里的老人孩子也照顾不上,全靠邻里接济。 2014年,尚立超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尚立超就坐等救济,很少出门。
“这么年轻,身体也不赖,现在政策这么好,干点啥不中?”尚立付带着村干部给尚立超做思想工作。尚立超勉强答应后,到醋厂干了两天,第三天就不干了。“我得在家伺候俺娘,没空去……”尚立超以各种理由搪塞村干部。
“扶贫先扶志,思想通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尚立付说,像尚立超这样的情况在村里普遍存在。为此,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一次次上门做工作,直到做通为止。没过几天,尚立超就主动到厂里报到了。民政部门又为尚立超全家四口人都办理了低保手续,实施了危房改造,学校和村里为他读中学的两个儿子办理了助学补贴;为他的母亲办理了残疾人生活补助、养老金、慢性病救治卡等。
尚立超掰着手指算了笔账:厂里上班,每月1500元,一年就是1.8万元;四口人的低保,每月400多元,一年就是0.5万多元;工作之余,帮学校和企业掏大粪,一年也有0.3万多元的收入;再加上6亩责任田的收入,一年至少有3万元的收入,“去年就申请脱贫了,俺的日子是越过越美啦!”尚立超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