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记者在中心城区的几条街道上看到,数十幢风格迥异的建筑十分显眼。它们大都位于主次干道的十字路口附近或人流密集区域。得知这些建筑是我市今年新建、改建的一类公厕后,许多市民纷纷感慨:“没想到咱周口的公厕这么快也‘挂(上)星(级)’了!”
为提升中心城区品位,优化公厕环境,满足市民就近如厕需求,我市决定今年在中心城区新建、改建100座高标准一类公厕。据悉,首批30座在建公厕将于5月底陆续向市民开放。
“星级”硬件提升公厕档次
中州大道与莲花路交叉口附近,居民小区和商铺相对集中,人流量较大。为解决附近群众多年的“如厕难”问题,市城管局决定在该路口的西北角新建一座公厕。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厕的混凝土主体框架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粘贴建筑外立面保温层。主体框架内,共有4个独立的房间结构。据市城管局市政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两头房间为男、女厕所外,中间两间为环卫管理房和残疾人无障碍卫生间。
在黄河路与永丰路交叉口附近,一所在建公厕的建筑主体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铺设室内墙砖、地砖。据介绍,为充分彰显人文关怀,承建方在公厕的无障碍卫生间专门配置了残疾人专用坐便器,同时还设置了残疾人坡道、无障碍厕位等设施。
据悉,为达到一类公厕的“星级”标准,根据相关规定,我市要求所有新建、改建一类公厕均要设置门厅、休息区等;门厅要宽敞洁净,室内要安装空调,并配备感应式水龙头洗手池和蹲便器,以及空气净化、无障碍服务等设施;公厕外围要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公厕整体设计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确保功能齐全、风格各异。
全力解决“如厕难”问题
据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中心城区公厕建设分布主要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数量严重不足,中心城区现有公厕145座,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2座,达不到国家要求每平方公里3—5座的标准。二是老旧公厕占比大,在65%以上,且属于3类及以下标准,公厕设施老化。三是位置偏远,主次干道和人流密集区域公厕数量较少。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按照“五城联创”工作要求,我市决定进一步完善便民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根据公厕实际分布情况,在中心城区新建、改建100座一类公厕。
据了解,首批在建的30座公厕将于5月底陆续向市民开放,剩下的70座正在加紧进行中。
此外,通过对现有公厕分布情况进行摸底,市城管局将对那些使用多年,内部设施陈旧、管道老化、厕位较少,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老旧公厕进行全面综合改造,切实改善群众如厕环境。
“依据《周口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由各区负责新建公厕的选址和用地的拆迁、租地等工作,并按照市容环境卫生法规规定的‘在旧城改造拆建过程,必须规划建设公厕等环卫设施’要求,充分利用建新路、育新路、大庆路等道路升级改造时所拆空地和各棚户区拆迁的适当位置,在中心城区主次干道、4条高速公路出入口、街头游园、市政公共绿地等区域,合理选址布局公厕建设。”据该负责人介绍,升级后的公厕不仅在外观上更加整洁美观,而且硬件服务功能和设施档次显著提升,为市民提供“星级”如厕环境。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出台公厕日常管理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负责日常监督与管理,每座一类公厕设有3人专门管护,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监督考核,最大限度保持厕所环境卫生。(记者 彭慧)
来源:周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