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书画院
您当前位置:郸城县书画院 >> 诗印剪影 >> 浏览文章

东新区:举全区之力拔穷根

来源:本站原创 2017年12月27日

2014年以来,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东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市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强力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举全区之力拔穷根,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东新区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494人。截止到11月底,86户预脱贫贫困户全部完成脱贫程序,其余83户211人为五保户等政策兜底户。

东新区党工委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要务,坚持以脱贫规划为引领,以脱贫攻坚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管委会领导、全区科级干部、乡办干部全部包村到户,为全区9个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为40个非贫困村安排了党建联系人,每个行政村都成立了脱贫攻坚责任小组。区、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全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完善了三级扶贫档案资料及阵地建设,使全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常态化、经常化、精细化。

把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全年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责任到人。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工作水平”,要求派驻人员配合各行政村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精准扶贫、办好惠民实事,落实基础制度,通过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真正让基层有能力管好群众期盼的事、有钱办群众想办的事、有场所让群众参与议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到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两手抓、两手硬”。全区建立村级脱贫责任组49个,落实帮扶责任人644人,平均村级责任组人数6人,构建起了区乡村上下同心、齐抓党建的良好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大提升。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落实“村干部管理办法”“党务日活动办法”“村干部值守工作制度”“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使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责问事。开展“以作风大转变推进脱贫攻坚大提升”活动和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派驻人员落实了“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 的要求,形成派驻人员和单位联村并重的长效机制,并做到“六个一、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升”,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工作中,东新区认真落实扶贫周例会制度,专题学习讨论脱贫攻坚政策知识,汇报扶贫工作近况,研究项目推进,督促资金拨付,解决疑难问题。利用扶贫工作专题会议、业务培训会、微信群等方式,组织全区各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文件和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帮助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于扶贫开发大局。

采取村广播、公示栏、条幅、标语、《致群众的一封信》、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做好宣传引导。2017年至今,累计编发脱贫攻坚信息简报36期,印发《脱贫攻坚政策汇编(精要版)》共计3万 余份,印发《建档立卡家庭收入明白卡》1000份,印发《精准扶贫驻村帮扶联心卡》433份,宣传页12万份,在贫困村悬挂宣传标语800余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区扶贫办采用短信告知的方式,向全区区乡村三级帮扶干部、贫困户发出脱贫攻坚工作短信8.3万余条,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

2015年以来,为许湾乡大张、蒋桥、石庄、于庄、孔庄、搬口办事处贾寨、梁寨、毛寨、西赵9个贫困村新修水泥道路73公里,基本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今年,筹措配套扶贫资金2472.9万元,用于贫困村的安全饮水、道路桥梁、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村配备了价值30万元的文化器材;在9个贫困村建设了文化广场、水冲式厕所、新建或翻修了村室,在西赵、贾寨、梁寨、毛寨等贫困村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全区实现了教育扶贫全覆盖。东新区为学前教育每生每年发放600元保教费、 400元生活补助费;义务教育小学每生每年发放1000元生活费;初中每生每年发放1250元生活费,在校就餐的学生免收生活费,所需生活费由区财政拨付给学校;普通高中教育每生每年发放2000元助学金,学校免除学生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所需生活费由区财政拨付给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每生每年发放2000元国家助学金并发放2000元“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学校免除学生学费。区级财政发放2000元助学补助;高等教育每生每年4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发放2000元“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区级财政发放2000元助学补助。2017年,落实教育帮扶223人,发放资金30余万元,确保了全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正常上学。

在医疗扶贫中,东新区财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额负担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同时,为贫困户发放就诊优惠卡,贫困户就诊享受一系列医疗就诊优惠政策和“先诊疗后付费”、新农合外诊即时结报、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等一系列医疗补贴政策。贫困户慢性病患者的医疗门诊费用,新农合按65%的比例补偿,剩余35%由区财政按病种、分年度进行一次性补偿等。与全区贫困户签订了《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为他们提供家庭医疗、健康咨询、“绿色”转诊等医疗服务。

积极发展养殖业,为贫困户提供资金补助。按照贫困户养殖生猪每头补助400元、养羊每只补助300元、养牛每头补助1500元、养兔每只补助20元、养家禽(鸡、鸭、鹅)每只补助10元、水产养殖每亩补助1000元。

截止目前,东新区落实教育扶贫资金41.82万元、医疗扶贫资金228.35万元、养殖业扶贫落实11.161万元,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步伐。

积极发展产业扶贫基地。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与越秀集团合作,分别是注册资本800万元、注册资本850万元和注册资本5000万元,建起了搬口办事处梁寨行政村、毛寨行政村和贾寨行政村高效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三个产业扶贫基地,实现了全区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按照到户增收模式为全区贫困户在三个扶贫基地投入股金257.5万元。

2016年,三个产业扶贫基地为贫困户发放入股分红资金58.5万元,2017年又为贫困户发放入股分红资金67.3万元,户均年增收1200余元。

2017年,东新区又筹措资金39万元,为梁寨、毛寨和贾寨行政村的三个高效蔬菜大棚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实施打井、修路、架线、打造变压器等基础设施扶持项目,并积极引进中原农险公司为产业扶贫基地投保了设施险和作物险,提升了产业扶贫基地抗风险能力,确保了扶贫基地的良性运转。梁寨行政村产业扶贫基地完成投资150万元,流转土地70亩建设阳光大棚35座,带动贫困户30户96人;毛寨行政村产业扶贫基地完成投资250万元,流转土地70亩建设地温棚9座,带动贫困户21户49人;建设阳光棚7座,每座占地面积1.5亩。贾寨行政村大棚产业扶贫基地总投资500万元,流转土地190亩,带动贫困户413户1311人,实现了我区产业扶贫全覆盖。

今年,又将全区新增的22户贫困户按照到户增收模式,为每户扶持项目入股资金1万元,为他们实现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大力建设扶贫车间。结合东新区实际情况,采取“企业+车间+贫困人员”的模式建成了周口市东新区创兴装饰材料公司扶贫车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11人签署了为期一年的《用工协议》,工资每人每月2000至3000元。目前,扶贫车间已正常运营,11位贫困人员已全部上岗就业。

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搬口办事处梁寨行政村、贾寨行政村,许湾乡孔庄行政村、石庄行政村、蒋桥行政村5个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5个,总容量300千瓦,总投资约250万元,共计帮扶贫困户56户181人,设计贫困户年收益3000元以上。目前,区级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项目实施方案、收益分配方案等相关资料已经上报,项目正在实施。

实施金融扶贫,增加脱贫动力。目前,东新区已经建好区级金融扶贫服务中心1个、乡级金融扶贫服务部3个、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48个。与农信联社达成合作并签订协议,在农信联社设立担保金专户并存入风险补偿金60万元,为全区贫困户和带贫企业预备好600万元信贷额度;东新区、健之源公司、农信联社四方合作的合同文本以及区扶贫办、健之源公司、贫困户、农信社四方的合作协议文本完成合同签订,可带动全区169户贫困户连续三年共享分红增收,并保证分红收入2000元以上,该贷款已于10月底完成发放。

同时,制定了信用等级评定实施办法,完善了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并完成了信息录入工作。

东新区制定出台了《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2017年扶贫工作整改工作方案》、《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医疗、教育、养殖业三项补贴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坚持把脱贫实效作为检验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标准,切实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督查巡查力度,把脱贫攻坚成效纳入各乡办、区直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管理,把督查结果作为各乡办、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与考核奖挂钩。定期对各乡办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暗访督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今年,已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暗访督查6次,其他各类督查检查12次,及时对履职不到位、工作推进较差的行政村进行通报批评,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