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书画院
您当前位置:郸城县书画院 >> 名作推荐 >> 浏览文章

党徽照亮脱贫致富路

来源:本站原创 2017年11月23日

“感谢俺村的党员干部,把路修到俺家门口。这下出入更方便了,种的、养的东西运出去更容易了,我们脱贫的信心更足了。”近日,提到前不久修通的水泥路,扶沟县江村镇麻里村一组村民郭嘉奇激动不已。

麻里行政村是一个有2000多人的大村,村里有贫困户38户、105人。对这38户贫困户,村党支部时时放在议事日程,摸透致贫原因,制定脱贫措施。市市场发展中心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认真谋划,积极争取筹措资金200多万元,为村里整修了村室,修建了文化广场,铺设了村内水泥路,争取了光伏发电项目。截至目前,全村新修公路6公里,栽植绿化树木320棵,并建起了文化广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脱贫不能全靠政府,要想摘掉‘穷帽子’,还得靠扶贫产业,实现年年增收有保障。”该村贫困户王帮力深有感触地说。基础设施完善了,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成为麻里村贫困群众的最大心愿。于是,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队队长黄兵召集党员们积极出点子,找路子,想办法,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扶贫项目,实现早日脱贫致富的梦想。

江村镇黄龙行政村的李秀红,是全国劳模、省人大代表,是一名食用菌种植能手,也是当地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她种植的食用菌新品种赤松茸,价格好,利润大。为调动镇里贫困群众发展种植赤松茸的积极性,李秀红主动提出帮扶麻里村贫困户,由合作社垫菌种,提供大棚用地,在生产过程中负责技术指导,采菇后由合作社负责统一回收销售,让贫困群众全程“零资金”投入,“零风险”增收。

“今年合作社在麻里村新发展赤松茸大棚120余亩,每亩可产2000余斤,每斤赤松茸可卖3块多,预计纯利润收入近50万元,平均每户贫困户可增收1到2万元。”李秀红算了一笔细账。

有了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和支持,不仅贫困户脱贫有了指望,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返乡发展产业。该村村民王保德看到家乡的变化,返乡发展种、养殖产业,不再外出务工,初步估算,今年收入比在外打工收入翻了一番,而且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了。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村党支部书记张金梅说,只有带领群众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产业发展路子,真正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带领贫困户早日脱贫,带动群众早日致富。

目前,麻里村的产业主要有赤松茸、蔬菜、西瓜和小杂果,全村已发展赤松茸120亩、蔬菜大棚150余亩、小杂果60余亩。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全村38户贫困户,除了4户由政策兜底外,其余的贫困户家家都找到了致富门路,实现可持续增收。

“根据现在村里扶贫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贫困户致富的迫切愿望,预计今年底村里的贫困户可全部脱贫。”张金梅信心满满地说。

(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卢好亮 王泉林 通讯员 徐建新)

来源:中华龙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