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西华)通用机场航站楼
西华县无人机产业园
西华县电商产业园
富士康(钧鼎科技)实训基地车间
河南佰食特食品有限公司外景
河南西华牧原有限公司规模化养殖场
郑合高铁西华站效果图
周口(西华)通用机场规划图
西华是一座拥有盘古女娲创世传说的魅力之城,拥有箕子读书台、商高宗陵、杜岗会师纪念馆、女娲城等历史文化遗迹,“中华名小吃”逍遥胡辣汤更是蜚声中外。在这一方悠悠千年、蓬勃生机的热土上,一颗宝石般耀眼的新星正光芒四射,这就是——河南省西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南省西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位于西华县城东部,总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下设华泰、皮营两个办事处。自成立以来,经开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整体工作布局,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定位于“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生态宜居、特色突出”现代化新型城区,统筹建设临空经济实验区、高铁经济区、产业发展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围绕“工业立区、三产兴区、创新强区、开放活区”的工作思路,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制衣制鞋三大主导产业,努力使经开区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2017年上半年,入驻企业3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7.8亿元,同比增长15.1%;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同比增长10.2%;税收7238万元,同比增长6.6%。2015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10家、周口唯一获批的产业集聚区。
●区位交通 得天独厚
西华县北通郑州、南接周口、东眺商丘、西望漯河,公路、水运、空运、铁路四大交通网络纵横协调,构成中原一流、全国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
经开区西靠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南依漯阜铁路和宁洛高速,大广高速、机西高速、永登高速、周商高速环区绕行;沙河航运开工建设,可直达杭州、上海;郑合高铁穿境而过,并在经开区中心设站,通用航空区快速建设,可实现2分钟上高速、5分钟上高铁、20分钟到码头、40分钟直达新郑国际机场,实现了铁路、高速、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交通格局。高速公路将经开区纳入郑州1小时经济圈,覆盖中原城市群8大城市;高铁将经开区纳入河南米字形高铁板块,3小时货运通达全国16个中心城市,覆盖6亿人口的主力消费群。
●科学规划 统筹布局
文化凝聚人心,创新描绘未来。经开区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变样、五年成形”的发展思路,2017年经开区规模达到省定二星级标准,到“十三五”末实现总人口突破10万人,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总产值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亿—5亿元的发展目标,总体进入全省经开区发展前列,争取进入国家级经开区行列。
临空经济实验区——占地10平方公里,规划通用航空区、航空制造园区、航空产业区三大业态。一是通用航空区,主要建设机场跑道、航展大楼、航展大厅、航管楼及相关附属设施,建成后将具备通航正常飞行、地勤保障、空中110和空中120、飞行员培训、农业飞防及农业相关应用等功能。二是航空制造园区,主要建设飞机制造园区和飞行员培训学院,建成后将成为豫东南地区最大的通用航空制造和培训中心。三是航空产业区,主要建设航空商务区、航空农业示范区、航空物流园区,建成后将具备以观光旅游业,食品加工业,豫东南最大的物流运输业为主导的航空产业。
高铁经济区——占地1.6平方公里,建成以高铁站为龙头,以物流业为主线,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生态观光农业、广场休闲娱乐为四大发展方向,集仓储、贸易和休闲三位一体,配套完善、布局合理、技术进步、资源节约、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规模效应和辐射能力的物流基地,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性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为发展大循环经济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产业发展区——位于经开西北部,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制衣制鞋为主导产业板块,培育骨干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关联中小企业梯次优化布局的良好发展态势,到“十三五”末,初步形成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制衣制鞋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3个百亿元级的产业集群。特别是今年来,经开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紧扣自身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航空航天、工控电子、无人机、高端建材、航空蔬菜、制衣制鞋、医疗康养9大军民融合优势产业,届时将形成200亿元的产业规模。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位于经开区南部,建成后将打造省内一流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形成与县城区在交通、产业、物流、信息、功能、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以华泰路为中轴的第三产业发展中心区,建成3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中心区。
●产业发展 方兴未艾
千帆如梭逐浪急,风鹏正举海天阔。伴随着经开区发展的时代浪潮,一个个行业龙头逐浪而至,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围绕三个主导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智能装备产业——以河南钧鼎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富鸿鼎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中电建综合管线制造及智能装备制造为代表,年主营业务收入近130亿元。河南钧鼎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管理和优质的加工技术,与富士康集团有着深度合作,被称为富士康“最优质供应商”,服务客户有富士康、华为、OPPO、小米、歌尔声学等国内外一线企业。总投资11.56亿元的河南富鸿鼎精密电子科技公司,设备的先进水平居国内首位,河南仅此一家,并取得了军品二级保密资质,为军民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年产值达10亿元、税收5000万元的中电建综合管线制造产业园,其目标是在中原地区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综合管线支撑系统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有关产品的全部国产化。这些项目的相继入驻,构筑搭建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基本框架,将成为河南重要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食品加工产业——以河南佰食特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入驻同类企业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近25亿元。这些企业全负荷生产后,年产值可达60多亿元,年创利税10多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社会经济效益可达100亿元。食品加工业发展大放光明,将成为河南至关重要的现代食品加工生产基地。
制衣制鞋产业——以凯鸿鞋业、鸿鑫服饰为代表的制衣制鞋产业,入驻同类企业4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近22亿元。尤其是河南西华中部鞋业轻工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吸纳3万—5万人就业,年创利税8亿元以上,将形成一体化全产业链轻工业园区。另外,已与杭州机绣100家企业达成合作共识,将入驻文化产业园。制衣制鞋产业的昌盛发展,将成为河南举足轻重的制衣制鞋产业基地。
●公共服务 搭建平台
经开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社会事业项目入驻,全力打造外向型经济窗口,竭力为项目入驻和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
政策支持方面——由县委副书记兼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统筹协调做好经开区各项工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经开区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全力支持经开区快速发展。
金融服务方面——建立新型开放的投融资体系,设立经开区综合投资公司、中小企业发展担保公司等,利用区域内的房屋、土地等产权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活动,金融机构给予重点支持。
公共基础设施方面——除启动西华通用机场及附属设施、郑合高铁西华站两大交通建设平台之外,区内华泰路贾鲁河大桥及附属道路、高铁西路、中航路、中兴路、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高铁站前广场、女娲湖景区为主的生态水系建设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加快完善综合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航空物流服务园区、电商产业园区、配送中心及电商物流园等,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保姆式”服务。
社会事业方面——积极谋划经开区中心医院、康复养老中心、航空飞行培训学院、航空科普园、经开区人民法院、公安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功能,为经开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挥优势 招商优商
招商引资事关西华发展大局、事关经开区长远发展。对此,经开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上,依托西华文化底蕴、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公共服务等优势,突出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加快招商步伐,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依托园区招商,壮大园区规模。一是临空经济实验区整体招商。临空经济实验区占地1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按照临空经济实验区三期建设和九大功能的特点,即可由一家企业整体打包,也可由若干企业按照各自特点分别投资。二是制衣制鞋产业园区总体招商。制衣制鞋产业(孵化)园区规划占地950亩,计划一期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职工公寓、商业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吸纳深圳鞋业商会100家制鞋企业、杭州机绣企业入住。三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占地2000亩,目前已有钧鼎富士康实训基地、河南富鸿鼎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建综合管线支撑系统制造等项目,拟吸引投资商投资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或军民融合创业园。四是农副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园招商。该项目位于经开区南部,主要从事立足于豫东南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配送。
围绕产业招商,拉长产业链条。一是围绕优势产业招商。重点围绕航空制造、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制衣制鞋等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实现延链、补链,助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区域优势。二是围绕社会事业项目招商。围绕三甲综合医院、健康城(医养结合)等社会事业类项目的投资及运营招商。三是围绕重大基础设施招商。以完善城市功能所必需的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城市广场、生态公园、城市水系等进行招商。四是围绕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招商。以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突破,着力打造资源节约、产业集聚示范园区,把26个行政村引导入驻规划新型社区,集中节约土地资源,变农民为市民。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华经开区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发展为导向,实现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向全省经开区发展前列迈进,争创国家级经开区!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