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书画院
您当前位置:郸城县书画院 >> 名作推荐 >> 浏览文章

西华县逍遥镇 产业扶贫挖“穷根” 精准发力创“新路”

来源:本站原创 2017年10月17日

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群众脱离贫困、拨“穷根”的治本之策。没有产业带动,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难以稳固脱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西华县逍遥镇党委、政府按照省、市、县关于依托产业扶贫加快脱贫致富的部署要求,把“一村一品一主体”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以贫困村为单元,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推进产业扶贫精准实施、精细管理、精确到位,变“漫灌”为“滴灌”,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主导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紧密联结的特色产业扶贫新路子,促进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

西华县逍遥镇 产业扶贫挖“穷根” 精准发力创“新路”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在刚投入使用的扶贫车间里调研

西华县逍遥镇 产业扶贫挖“穷根” 精准发力创“新路”

整洁明亮的扶贫车间

选准产业 找准脱贫路子

逍遥镇位于西华县西30公里,镇域面积56.8平方公里,共辖2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175个村民小组,12278户5.6万人。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69户6628人,其中2014年脱贫125户541人;2015年脱贫324户1078人;2016年脱贫328户1236人;未脱贫1092户3773人,按照户籍人口计算贫困发生率6.73%。

面对脱贫时间紧、任务重的紧迫形势,逍遥镇在做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农田水利提升工程项目、增量资金项目、彩票公益金项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的同时,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本地实际、有利于贫困劳动力就业、有利于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原则,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等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和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贴息贷款等方式,把企业、基地、合作社、行业协会、大户和贫困户联结起来,建立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发展、抢占市场。扶贫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通过辐射带动,不少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拔掉了“穷根”,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实施“巧媳妇”工程,实现家门口就业。逍遥镇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小杜庄投资建设了占地8.16亩的产业扶贫工厂,该工厂包括102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368平方米的办公生活用房,道路硬化及围墙、排水安全防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今年9月初,该镇招商河南艾瑞斯服装有限公司入驻该扶贫工厂,面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招收了116名具备相关劳动能力的人员从事服装、玩具等来料加工服务,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教会了贫困人员服装加工技术,让贫困户有了一技之长,还能就近照顾家人生活。

在扶贫工厂务工的贫困户杜秋月说:“我原来在福建泉州服装厂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因为孩子小,家里老人身体又不好,没办法再到外边打工了,今年村里建起了加工厂,俺就不再跑那么远去打工了,在家门口既能照顾老人身体,还能照顾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俺在这里挣的钱和在外边打工挣的差不多,我很满足。”

正在赶做羽绒服的孔娟说:“我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几年,因为学历低也没攒下钱,如今回到家门口打工,感觉比在外面踏实多了,工厂的老板特别和善,待我们如亲人一般。”

河南艾瑞斯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说:“对服装行业来说,我本来也是‘门外汉’,看着家乡的兄弟姐妹外出打工非常辛苦,外地消费水平又高,家里的老人孩子又照顾不上,小杜庄扶贫工厂的建成和党委政府为民谋利的真诚打动了我,所以我下定决心办起这个服装加工厂,我不求能赚多少钱,但求来务工的姐妹在这里能有个稳定的收入,享受家庭的温暖,安安心心打工挣钱,早日稳定脱贫。”

位于逍遥镇南门村的河南省老杨家食品有限公司是主要生产方便胡辣汤料和调味料的有着十几年发展经历的特色私营企业。记者走进这个面积不大的厂区,感觉特别安静、干净,不像是一般工厂给我们的机器轰鸣、一片繁忙的景象,见过生产负责人,向他说明来意后,他带着记者一行人到更衣室换过一次性卫生防护服、一次性鞋套和卫生帽,经过隔离区、缓冲区几道门后来到生产车间,车间内一百多名“全副武装”(卫生服、卫生口罩、鞋帽)的工人正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着。这些工人原来都是附近几个村上的妇女,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和老人而选择来这里打工。在库房、原料区、成品区,记者还看到了发货区剂量箱式货车在排队装货。陪同的逍遥镇镇长刘健介绍说:“老杨家食品有限公司是镇里效益较好的一家汤料企业,旺季每天来务工的有260多人,农忙时人会少很多,公司老板也是热心公益的人,特别注重人性化管理——不管厂里再忙,只要说一声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谁家要是有啥大的困难,他都会安排适当的救助。他所发起主导的‘逍遥梦’帮扶协会已救助了30多名困境学生。目前,公司员工中有4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9人都是不止一次地接受过公司的临时救助。”在公司成品车间,记者见到了在此务工的贫困人员李慧,她说:“俺是今年麦收时来的,因为婆婆脑血栓瘫痪了,没人看孩子,丈夫身体也不好,俺也出不去,村里介绍我到这里来打工,开始还怕老板嫌我事多,没想到老板对我这么照顾——有急事可以随时请假。”

精准扶贫 开好脱贫方子

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逍遥镇今年又新建扶贫工厂(车间)3个:投资4000万元的西华县旺阳有机肥业,投资2000万元占地18.6亩的益天元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河南蓝轩酒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后可就近安置贫困劳动力280人。

逍遥镇依托西华县群能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市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该基地目前已建成69个日光温室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共吸纳20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第一笔分红资金20万元已于今年全部到位。基地安置贫困劳动力192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依托西华县政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县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该基地安置贫困劳动力21人,月平均工资2100元,吸纳10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第一笔分红资金10万元已全部到位。今年逍遥镇又依托丰原农林有限公司和鑫丰源科技公司创建了产业扶贫基地,与400户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分红协议,安置贫困劳动力160人。

逍遥镇地处平原,无污染、阳光充足、通透率高、施工方便,是新能源产业理想的落脚地。为了贫困户能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逍遥镇积极申报,争取到了光伏扶贫试点乡镇指标。截至目前,该镇已在小杜庄、南门试点安装了覆盖30户、90千瓦的光伏发电村级小电站和20个户用微型电站;利用集体废旧坑塘,规划建设装机容量3.9兆瓦的9个集中式电站,已在焦东村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可覆盖全镇所有贫困户,每户年增收3000余元,同时可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增强理念 充实扶贫班子

固东村是逍遥镇很典型的一个贫困村,原有贫困户79户307人,经过一年多的驻村帮扶,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

驻村第一书记贾辉两年前被选派到该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驻村以来,他与村“两委”班子共商村情,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各级脱贫攻坚和强农惠农政策,制作了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和公告公示展板4块,粉刷墙体标语13处,发放科技图书560套、宣传资料1390份,为动员群众加快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去年冬天,贾辉冒着严寒与县审计局、县司法局以及县农科所的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们联合,组织开展了“单位联合齐发力,资源共享促脱贫”活动,邀请医疗专家为群众讲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报销程序,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服务活动;邀请法律专家为群众讲解农村家庭常见的继承权、赡养老人、结婚彩礼等法律问题;邀请农业专家为群众讲解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活动共组织开展讲座4场次,发放农业科技书籍2000余册,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法律意识、疾病防控意识和农作物种植水平。在“扶贫日”期间,贾辉组织帮扶责任人走访贫困户家庭200多人次,慰问贫困家庭15户,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今年,为6户贫困户家中的残疾人现场办理了残疾证申请;为1户贫困户家中的职专生办理了教育补助资金,减免了学杂费1500元,开学后还可享受生活补助;为2户贫困户家中的儿童办理了困难儿童救助,按照规定享受低保救助政策;帮助西华县政和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了产业扶贫基地,共吸纳扶贫资金50万元,扶持带动固东村73户贫困户入股,今年8月已按照合同分红;在走访贫困户家庭时,鼓励家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打工创收,目前贫困户家庭中已有120多人外出从事建筑、电子、电焊、胡辣汤餐饮等工作;2016年年底,与村“两委”班子引进了冷冻肉分割加工项目,在拟订租地合同条款时,与开发商协商优先吸纳本村的贫困户家庭成员进厂务工,为贫困家庭成员家门口前就业提供了保障。

驻村以来,贾辉与村“两委”班子群策群力,先后整理申报了产业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目前已实施完成了整村推进项目,新修道路3公里,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和舞台,添置了体育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实施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新打机井20眼,在地头就能插卡用电浇水,方便了村民生产;实施完成了安全饮水改造工程,现在村民都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实施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对整村和入户线路进行改造,确保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安全电;实施完成了农业科技开发推广项目,为群众免费送去了化肥、种子、农药,每亩地减少生产成本220元。

贫困人员杜付根说:“贾书记到俺村后,大人小孩都熟识,没少给俺村办好事:家家吃上了自来水;户户地里通上了电,一个人都能浇地了;路也修了,村里下雨都不踩泥了……他经常到俺家聊天,帮俺办理了残疾证,逢年过节都没忘了给俺送生活用品,十分关心我们的生活。”

逍遥镇党委、镇政府集中全镇党员干部智慧和力量,全面落实西华县委提出的脱贫攻坚“四个一并”理念,运用好“八个一批”脱贫路径,以“巧媳妇”工程和小杜庄、东蔡水美乡村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转变“小而散”“胡椒面”式的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利用扶贫基地(车间)建设奖补政策的杠杆作用,大力引进产业扶贫项目,现在产业扶贫基地蓬勃发展、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全面铺开,逐步建成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努力把“盆景”变成“风景”,让“一枝独放”变为“百花满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逍遥镇党委书记赵冬说:“产业扶贫关键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镇上下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宽广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确保全镇贫困群众享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实惠、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西华县逍遥镇 产业扶贫挖“穷根” 精准发力创“新路”

在老杨家胡辣汤生产车间就业的贫困人员

西华县逍遥镇 产业扶贫挖“穷根” 精准发力创“新路”

高薪聘请技术顾问在扶贫车间指导生产

西华县逍遥镇 产业扶贫挖“穷根” 精准发力创“新路”

在车间忙碌的员工

    来源:河南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