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林鸿嘉到西华一高调研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西华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张翠霞说。教育脱贫是最稳固、最有生命力的减贫方式,它更注重“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培育的可持续性扶贫脱贫。
扶贫先扶智。为确保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落地生根,西华县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计划,积极担负教育脱贫重任,通过完善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进行精准资助,构建起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不同阶段的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控辍保学是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工作。”西华县教体局局长朱中华说。该县实施精准教育脱贫攻坚计划,“扩量”“填谷”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一个西华儿女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促均衡保公平
近年来,该县通过大力实施城区教育扩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采取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薄弱学校“零距离”接触等有效措施,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行走在西华,记者亲眼见证了一个个教育的“暖心工程”。
在城区,2017年秋季新学期,扩容后的西华县实验小学如期开学。
同期,一所占地116亩、建筑面积达45000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的西华县北大实验学校如期开学。
2016年,投资1400多万元、拥有18个教学班的一所高标准配备的现代化学校人和路小学投入使用。
……
人和路小学校长袁德胜告诉记者:“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县教体局为我们组建了优秀的领导班子,选配了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在乡村,一间间砖木结构的校舍退出人们的视线,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一批批学生食堂、学生浴房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
拥有标准化足球场地的迟营乡育才小学,如今已是国家级特色足球学校。依托网络的“智慧课堂”,以兴趣班为主题的“荷福课堂”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迟营二中,总投资300多万元的3层学生食堂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黄桥乡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云计算机教室等让这所乡镇中学焕发着现代化气息。
……
谈及近几年乡村学校的变化,黄桥乡中心校校长邱永旺难掩喜悦的心情,他说:“如今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就是好,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以及惠及乡村教师的暖心政策,让乡村孩子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受益于国家“全面改薄”政策,西华县立足实际,创新思路,聚焦薄弱学校,以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农村标准化学校数量不断刷新。校校结对,师师帮扶,让学生在家门口既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又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本区域内的教师交流正走向常态化,城乡师资在流动中更加均衡。”该县教体局副局长何明轩介绍说。
该县建立并完善了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在县域内学校编制总量、职称岗位总量内,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编制配备和岗位设置。
西华县实验中学是一所优质中学,有一批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有市级名师工作室一个。该校校长徐晓华告诉记者:“基于我县大教研网络的布局,我们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送教下乡、结对帮扶活动,每次至少去两所乡村学校。大家在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学习教学新理念、新思路。活动的开展不仅搭起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发展平台,而且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硬软件”不断充实
财政薄弱、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西华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该县坚持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着力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上下工夫,推动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仅2016年,针对学前教育的奖补资金达81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20万元,省级资金99万元,新建幼儿园2所,改扩建幼儿园30所;利用“全面改薄”资金3338万元为21所学校建设校园校舍,为39个学校购置设施设备;投入改造资金2041.88万元,改造16个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综合楼、厕所等,面积约15525平方米;改造操场、跑道面积约3377平方米;利用2016年校舍维修改造资金2676.2万元,改造31所学校校舍及附属设施,面积约20830平方米。
在硬件改善的同时,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6年,该县教育信息化基本设施专项资金投入5679.83万元。其中投入1298.19万元,建设完成1个县级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和28个乡校级网络直播互动教室;薄弱学校资金投入2667.39万元,为薄弱中小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1818台,为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购置计算机4236台,基本满足一线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完成339所学校校校通县乡二级主干网建设, 28个录播教室实现了宽带网络接入。全县与市连接的城域网主干带宽达到10Gbps,县到校主干带宽达到1Gbps,中小学校园网主干带宽均不低于100Mbps。
“改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面貌,最关键的是师资力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该县教体局局长朱中华说,
师资力量是教育精准扶贫必须加强的首要“软件”在西华已成为共识。该县在教师补充和流动长效机制方面:一是争取每年不少于200人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二是实施农村偏远学校定岗招考,结合乡村教师岗位特点,放宽招聘条件,改进考试方式,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任教,力争每年定岗招聘60人以上。
“不仅要让教师‘下得来’,而且还要能‘留得住’。”该县教体局局长朱中华说。
该县逐年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保障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全面实施农村教师补贴制度,足额发放农教补贴。
黄桥乡中学政教处张应洲老师说,随着乡村教师住房条件的改善,福利待遇的提升以及足够多的业务技能培训,如今的教师也能安下心来教学。
张应洲向记者介绍,他们除了每年参加国培、省培、市培等教师培训计划外,还有机会参加县里组织的教学点“一校一全科教师”、名师工作室、农村骨干教师(校长)研修班、高校集训等培训。
该县教体局副局长何明轩告诉记者,仅2016年,就有348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1487名教师参加省培项目。为保证培训质量,该县在培训结束后还积极开展二级培训、校本培训以及县级自主培训。2016年,组织864名学科教师培训、226名骨干教师培训、344名教育行政人员管理培训、544名参与式教师能力提升培训、32名培训者队伍培训,全面提高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为让教师切实感受党的温暖,该县一是全面实施农村教师补贴制度,足额发放农教补贴,切实保障特岗教师的待遇及工作生活条件,将特岗教师在聘期间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有关待遇与正式教师同等对待。二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三是为所有乡村教师办理校方责任险。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兼任生活管理教师的,合理计算工作量并相应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四是全面推动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的建设,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乡村学校现有或富余校舍,改扩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目前,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县有望在2018年基本解决乡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
惠民“及时雨”让学生上学有保障
“靠着普通高中资助政策,我们才能专心于学业,顺利考取理想大学。”曾经在西华一高就读的双胞胎兄弟李永亮、李永明说。兄弟俩自幼丧父,家庭经济困难,今年分别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录取。
在西华一高资助专干的帮助下,李永亮、李永明兄弟俩又办理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为让他俩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西华一高还为他俩争取了社会资助。
据了解,在西华,像李永亮、李永明兄弟一样受益于国家资助政策完成学业的学生还有很多。承担此项工作的西华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要求,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学段全覆盖的贫困户学生资助体系。截至目前,2017年,该县发放贫困学生资助资金1246.13万元,惠及全县(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职业中专等)困难学生21667人;办理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金额4434.3332万元,惠及全县在校大学新生6832人。
在普惠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该县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县教体局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逐一全面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对扶贫对象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其获得有效资助,完成学业;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家庭及时调整其上学子女的相关扶持政策;对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非在册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经申请审批后也纳入扶贫补助范围,档案实行一学期一核对。
此外,针对特殊教育群体。该县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较为齐全的设备设施。2017年,计划投入资金70万元,用于学校校舍类项目建设以及设施设备购置,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公用经费保障水平。2016年起,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发挥职教作用 助力脱贫攻坚
积财千万,不如一技在身。该县教体局局长朱中华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培养人才是关键。”
该县教体局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为帮助建档立卡户早日脱贫、彻底脱贫,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该县实际,在西华一职专开办了“精准扶贫培训班”。
目前,“精准扶贫培训班”共开设5个专业,分别为电焊班、驾驶班、胡辣汤熬制班、无人机驾驶班、家政服务班,已吸纳建档立卡户村民近200人参加培训。为了保证培训效果,西华一职专加大投入力度,为参培人员发放路费、餐费补贴,确保培训学员全程不拿一分钱。
为让政策宣传到位,在县扶贫办的帮助下,该校主动出击,到村宣传,真正让惠民政策落实到人,实现技术脱贫。
“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惠及贫困家庭和学生的民心工程。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县教体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该县教体局局长朱中华如是说。 (记者 刘华志 王珂 通讯员 张金龙 张帅)
来源:周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