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华大用福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肉鸡屠宰车间
河南大用福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饲料厂
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
标准化种猪养殖基地
河南佰食特食品有限公司
年出栏27万头商品猪的河南西华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规模化养殖场
近日,笔者从西华县农牧局获悉,西华县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2017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是全省入围的6个重点县之一,也是周口市唯一的一个县。国家将对重点县的规模养殖场改进养殖工艺和设备,建设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设施和输送管网,以及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等,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这为西华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养殖产业扶贫、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新引擎”。
近年来,西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精准产业扶贫、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和产业化为抓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构建畜牧全产业链,强化生产提质挖潜,全面提升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产业化水平,初步形成了畜群畜种结构合理、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2016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26.51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养殖场(小区、户)发展到3296个,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98.1万头、1.61万头、35.69万只、568.77万只,出栏分别为69.62万头、1.63万头、17.85万只、850.33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0863吨、20041吨和507吨。并先后荣获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等称号。
1
倾政策树生态引领高效发展
西华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工作理念,把生态循环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政策倾斜、示范引领、服务推动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新路子。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推进生态养殖和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现代畜牧业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肉鸡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和《西华县产业扶贫脱贫实施方案》《西华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资金奖补意见》《西华县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对新建或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帮其协调解决用地、资金和水、电、路三通等问题。统筹生猪调出大县、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精准扶贫、沼气工程和污染治理等项目资金,对新建标准化养殖场或年出栏达3000头以上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给予40万~8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建设沼气工程等治污设施的养殖场予以资金扶持。
养殖污染问题是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因之一。为有效治理养殖污染,该县积极探索推行养殖治污模式,加快养殖治污沼气工程建设,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实现养殖粪污就地处理,达到“零排放”。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按照“六个一”模式进行建设和改造,即一个规模养殖场建造一个沼气治污工程,一个沼气治污工程带动一个2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生态园,供应一个沼气使用村,运作一台发电机,连接一台无害化焚烧炉。沼气治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实现了养殖粪污的资源转化和循环利用,沼气可以发电和做饭,焚烧炉可用沼气做燃料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渣可以制成有机肥、喂鱼或用作食用菌培养基,沼液可以按比例稀释后直接灌溉高效农业等,形成了养殖、沼气治污、发展生态农业园的产业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已整合投入资金5742万元,建成治污沼气工程61个,带动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园1.6万多亩,初步形成了“猪—沼—菜”“猪—沼—林”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既可每年节省煤炭800多吨、节电400万度,又可实现养殖和种植的完美结合,带动发展特色农业面积30万亩,吸引4500户贫困家庭参与,人均可增收800~2000元。
河南华光种猪场场长霍卫川告诉笔者:“俺们的养猪场年出栏种猪2万多头,过去养殖污染是我们最头疼的事,蚊蝇乱飞,臭气熏人,周边群众意见比较大。2011年,我们建设了治污沼气工程,不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而且利用沼渣、沼液发展林果和无公害蔬菜面积200亩,产出的绿色蔬菜打入了郑州、漯河、周口等地的大型连锁超市,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
2
举龙头拉链条拓展发展空间
畜牧业产业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助推器”。西华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畜牧业,跳出畜牧抓畜牧,着力扶持培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加工程度深、资源利用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兴建了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一大批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场(小区)+农户”的发展新模式,拓展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打造了精准脱贫的新平台。该县通过招商引资,主动与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对接,先后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的河南大用集团西华肉鸡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的美国福喜集团河南佰食特食品公司、总投资10.6亿元的河南西华牧原80万头生猪养殖体系项目等。这些龙头企业的落户,不仅推动了全县畜牧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更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也吸纳了2400多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为确保重大项目在西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县实行一个重点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专职负责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建设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目前,西华大用肉鸡产业化项目已经建成,其中建成年出栏300万只肉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28个,年1.5亿只的雏鸡孵化厂和年产8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1.5亿只的肉鸡屠宰加工厂等已投产;河南佰食特食品公司,具有全球最高卫生质量标准、最高生产效率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设计规模年产熟食18万吨;西华牧原生猪养殖体系项目顺利推进,其中位于红花镇南凌村的年出栏30万头生猪养殖场、叶埠口乡英沃村的6000头母猪场、田口乡宋营村的1万头母猪场、年30万吨饲料加工厂等已建成投产,其他10个场区正在建设。今年8月份,投资3亿元的西华邦杰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已签订投资协议。该项目占地150亩,年屠宰10万头肉牛及年加工10万吨熟食制品,可实现产值22亿元,还可带动1000户贫困户以每户5万元扶贫贷款,入资西华邦杰养殖合作社,每年取得6%(即3200元)的固定收益。龙头企业的养殖基地(小区)延伸到乡村,带动了一大批小规模的养殖场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方向转型升级,辐射发展了一批养殖重点乡镇和养殖专业村。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引进了多个大项目,新建扩建了一批养殖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场,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农牧业产业化程度,拓宽延伸了产业链条。尤其是肉鸡产业,以大用肉鸡产业化项目和河南佰食特食品公司为依托,形成了从雏鸡孵化到饲料加工到标准化养殖到屠宰分割到熟食加工的全产业链。河南佰食特食品公司生产的熟食肉食产品,供应国内及东南亚等国家的洋快餐厅。”西华县农牧局局长马云峰如是说。
3
传技术建基地助力脱贫攻坚
西华作为畜牧养殖大县,畜牧业已成为该县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更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产业,县委、县政府研究各项畜牧业扶贫扶持政策,安排畜牧技术培训和项目建设向贫困村倾斜,鼓励引导贫困群众从事畜牧生产。并抽调14名高级技术人员成立驻村工作队和技术专家服务队,常年活跃在乡村,给养殖户免费送去疫苗和消毒药品等,并进行免费培训,传授养殖、疫病防治、秸秆青贮、兽药质量识别与使用等技术,使贫困户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养殖技术服务。同时,还聘请技术专家免费开展养殖技术服务和养殖技术进万家活动,开通了畜牧专家热线电话,多渠道、多形式让养殖户全面掌握科学养殖、生态养殖、规模养殖等新技术,为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贫困群众发展养殖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撑。
叶埠口乡赵寨村贫困养鸭户刘三德动情地说:“我刚养鸭时,发现部分鸭有脱肛情况,一直找不到原因,只知道有病就用药,没有从饲养管理上找问题。通过县畜牧专家的现场指导,可算明白了原来是光照时间过长、光照强度过大引起的。非常感谢县畜牧专家对我的技术帮助,现在技术掌握了,养鸭规模由过去的10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6000只左右,养殖效益也稳定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西华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一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项目资金为引导,加大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引导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让贫困人口分享产业发展成果。该县还结合西华畜牧业发展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畜牧业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扶贫产业和扶贫路径,形成了畜牧业与精准扶贫互动良好发展格局。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金融+保险+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筛选出有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好、带动能力强的养殖企业或养殖合作社作为畜牧产业扶贫基地,根据基地情况,合理确定带动贫困户数量,确保产业扶贫资金“零风险”、贫困户收益有保证。目前,全县已筛选出29个养殖企业或养殖合作社作为扶贫基地,其中6个畜牧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已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每个基地可带动200户贫困户,政府为贫困户投入参股资金,以收益分红的形式实现脱贫。
“我们卫奇农牧养殖扶贫基地,目前吸引了周边村贫困群众100户参资入股,第一批分红每户1000元,已全部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同时,我们还可为贫困群众提供进场打零工,从事饲料和生猪销售等岗位50多个。”河南卫奇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文魏说。
4
重防控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该县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切实把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依靠科学技术,强化监管措施,促进了畜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责任和应急措施。保障防控经费,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物资、技术储备,确保疫苗、消毒药、监测试剂等防控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加强冷链建设,使疫苗从购入到保存再到发放和使用,达到了无缝冷链运行,保证了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认真做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补防补免工作,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目前,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猪、牛、羊耳标佩戴率达97%以上,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85%以上。
另外,该县还与中华保险有限公司、国元保险公司和中原保险公司联合开展生猪保险工作,为广大贫困养殖户发展畜牧生产上了一把“安全锁”。
在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该县从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加强监管,实行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监督执法机制,对饲料兽药投入品、生猪屠宰、肉及肉制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进行全面监管;对全县饲料兽药经营门店、养殖场进行排查抽检;对重点企业派驻专人全程跟踪监管。强化检疫监督,严把出栏、屠宰、外调关。严格按照程序对出栏、屠宰和外调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测,产地检疫率达95%以上,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全面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河南普乐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无害化处理75吨病死畜禽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2016年,共无害化处理养殖环节的病死生猪17933头、禽1000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达到100%,从源头上杜绝了病害肉品流入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
策划:巴富强刘哲文字:胡新生彭世繁安永图片:张思张翔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