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传统产业转型,积极引导新兴产业,工业实力“步步攀升”;歌舞有场所,学习有书屋,文化事业收获累累硕果;沈丘制造搭载“一带一路”的高速列车,销往世界各地;群众共同参与,综合施治,城市面貌悄然改变……十八大以来,沈丘全县人民砥砺奋进,五年跨越发展,交出一份靓丽答卷。五年回望,见证了此前沈丘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即将作为一个新起点,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工业篇:转型攻坚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企业转型步伐。沈丘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推动”的思路,推动传统骨干企业改造提升。“我们公司与湖南家家面业合作,投资4.6亿元新上可年产8万吨的高档营养挂面、3万吨休闲食品及小麦深加工60万吨项目,产品结构多元化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周口雪荣面粉厂项目经理王国伟说。
华雪啤酒厂引进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瞬杀工艺,产品档次明显提升;掌柜食品针对近年来方便面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把目标瞄准了休闲食品市场……2016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230亿元,和2012年产值相比,翻了近一倍。
受企业转型升级的带动,沈丘县机械电子产业产值也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凯旺电子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拨付不低于销售额3.8%的资金,用于创新研发,如今,已累计申请专利219项。企业自主研发的安防产品,占全国市场60%以上;河南乾丰暖通高标准建成3个实验室,新上采暖散热器、高大空间空调系统及燃气设备,产品销往世界各地……2017年上半年,电子机械产业生产总值已达到38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税收2089.6万元。
在沈丘县聚酯网特色产业园内,以华丰网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00多家聚酯网企业,先后引进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200台(套),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研发新产品30多项,其中6项获省部优秀产品、2项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创新提升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近年来,沈丘县围绕高端系列盐业、休闲食品加工业、电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通过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措施,实现了新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上海金丝猴集团与河南盐业总公司合作,成立三盛旺食品有限公司,新上高端系列盐和养生盐等项目,着力打造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盐业生产研发基地。” 三盛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俊山说。
除了“高”产值的食品加工业,以凯旺电子为龙头的机械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是沈丘重点发展的另一新兴产业。如今,凯旺电子公司把研发方向放在了安防数据线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上。研制的新型“超级充电桩”通过快充技术,在业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公司还针对不同车主的生活习惯,研发了各种便携式充电器,抢先登陆新市场。
完善服务 工业实力“步步攀升”
“作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县产业集聚区在服务企业方面坚持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帮助企业破解要素瓶颈。综合承载能力快速提升,为企业入驻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全方位优质服务。”沈丘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晓说。
五年来,沈丘县产业集聚区立足于服务企业,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市综合实力最强产业集聚区,2011~2014年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连续三年被表彰为省级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沈丘县设立5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用于奖励多家突出贡献企业;开展担保再担保服务,累计担保再担保资金3.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利用国家证监会为贫困地区企业上市开通的绿色通道,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制定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产业提升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五年来,沈丘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文化篇:均衡普惠 加快建设强基础
蹁跹舞霓裳,舞者情飞扬……在沈丘县2016年第二届舞蹈大赛现场,56支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队纷纷登台献艺,展示自己的风采。“以前没有场地,也没有设备,就几个人跳,还怕别人看笑话。现在条件好了,文化广场有了,音响设备也有了,参与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参赛选手张倩倩告诉记者。
近年来,沈丘县不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务实推动城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了“歌舞有场所,学习有书屋”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2016年,该县抢抓中宣部实施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机遇,成功打造19个样板工程。同时县财政出资3145万元,为全县159个贫困村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广场。5年来,沈丘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各种站点基本覆盖了全县每个社区和乡村。
活动悦心 满城奏响幸福曲
快板书《王瑞琴扶贫小唱》展现了扶贫工作者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小品《送羊》讲述了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了解党的扶贫政策后,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改掉陋习,最终实现了小康梦;沙河大鼓《扶贫政策好》语言平实质朴,讲述政策通俗易懂……连日来,沈丘县“脱贫攻坚百场文艺巡演”宣传队走进该县各个行政村,歌唱脱贫攻坚好政策,舞出圆梦小康新生活,赢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丰富便利的文化服务,沈丘县常年性组织“三月三槐园书会”、“舞台艺术送农民”、“文艺轻骑下基层”、“戏曲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演出范围覆盖全县22个乡镇(办)、行政村等,五年以来已累计演出100多场,受益群众达20余万人次;农村电影下乡共放映35000多场次,放映各类影片200余部,乡镇和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百花齐放 曲艺之乡实名归
“玉鼓一敲心激动,今天专唱创文明。努力创建文明城,沈丘人人在行动。全民学习提素质,争办好事学雷锋……”近日,每到黄昏时分,沈丘县永基广场的音乐喷泉前,总会响起悠扬的沙河大鼓唱段,众多爱好曲艺的群众自发聚集,表演自己为家乡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而创作的唱段,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交流切磋,成为沈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聚集在一起,唱自己创作的曲子,这些曲子就是写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创作不为获奖,为的是表达对家乡发展的赞美,演唱也不为出名,就为了享受曲艺带给我们的快乐。”该县的曲艺爱好者高望说。
厚重的曲艺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发展态势,魅力沈城为各种曲艺形式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土壤,这也让沈丘县在2015年获得了“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有效提升沈丘的城市“软实力”,助推沈丘不断蝶变。
对外开放篇:实现“七连贯” 外贸出口强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丘县委、县政府持续拓展开放新领域,大力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稳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我们这个服装,欧盟国家市场很受欢迎,全部是订单生产,今年前6个月出口达660万美元。”8月1日,位于刘湾镇的永盛服饰有限公司经理纪敬丽说。一箱箱来自这个生产车间的服装,搭载“一带一路”的高速列车,销往世界各地。2012年,永盛服饰从零开始,到如今累计出口5000万美元,短短的5年间,创造了招商引资企业的一个辉煌。
“今年前6个月,外贸企业出口5509万美元,同比增长7.88%。”在县商务局外商投资管理股,股长贾瑞拿着今年对外开放进度统计表,查看沈丘的“成绩单”。据统计,2017年,沈丘县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1.1亿元,同比增长0.5%;新开工招商项目13个,合同投资总额57.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5亿元。
以三闸纺织、永盛服饰等为龙头的棉纺织、服饰加工等企业,生产的朝拜巾、毛巾、浴巾等纺织品,恒裕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脱皮芝麻,把“沈丘制造”推向世界各地。
“引导进出口企业茁壮成长,建立进出口重点企业联系帮扶制度,健全出口企业奖励机制,帮助进出口企业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沈丘县商务局长孙炜说,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助力小企业做活做好,着力引进有出口能力的企业入驻。
5年来,外贸出口总额49758万美元,同比增长18%。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75个,实际到位资金521.2亿元。沈丘县连续七年获得省级对外开放先进县,是周口市唯一的一个“七连冠”。
搭建新平台 招商引资结硕果
沈丘县支持出口企业“走出去”,为9家外经贸企业争取到“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和“进口产业贴息资金”1196.63万元,并积极组织23家对口企业参与第十一届东盟博览会等重大对外贸易活动。
“招商引资项目工商登记,我们采取特事特办,限时办结,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少跑腿。”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工商局窗口,行政审批股股长欧阳卫东说,对外商企业和重点招商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行限期办结制度,企业落地后的各种手续无偿由县园区办负责协助办理。实行项目办证集中审批制度。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限时办结,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办事效率。
“郑合高铁建成后,从这里出发到郑州需要40分钟,到合肥需要1小时,进出沈丘县更方便了。”在郑合高铁沈丘北站建设工地,技术主管倪宏章说。
沈丘县经过长期建设,境内5条省道纵横交错,宁洛高速、漯阜铁路横贯东西,有全省最大的内河机械化联运码头刘湾港,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高铁“四位一体”交通运输体系。在区位、交通、资源、市场、产业基础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在上升,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政策环境差距在缩小,沈丘实实在在已成为客商投资的热土。
城市管理篇:六大行动 助推城市“变脸”
“沙颍河槐店闸入境断面COD和NH3-N分别为22.6mg/L和0.85mg/L,而在下游的沈丘纸店出境断面,监测到的COD和NH3-N比沈丘槐店闸入境断面下降约9.7%和7.4%,污染物浓度在沈丘县境内进一步降低,说明沈丘境内的治理是有效果的,水质在这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来自郑州大学环境政策规划评价研究中心的检测员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心所向,环境的状况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状态,左右着城市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沈丘县连续开展了城市内河污染治理、道路扬尘和渣土车、建筑施工扬尘、料场堆场、商砼、露天烧烤及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等六个突出环境问题的集中整治。环保部门先后开展了雷霆行动、大气、水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打击十五小土专项行动等各类环保执法行动50余起,检查企业千余次,累计关闭取缔黏土窑场40余家、印染企业10家,造纸企业8家,“十五小土”企业360余家,移送公安机关4起,查封违法违规企业35起,对9家企业实施了约谈。
2016年沈丘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去年大幅度提升,PM10年均浓度较去年下降5.8%,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沙颍河、汾泉河出境断面综合达标率97.8%,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在100%,在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全县没有一起环境信访有效举报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环保第五督察组组长王万宾莅临沈丘检查工作时,对沈丘环保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环境卫生大清理为城市“洁面”
针对城区主次干道、城市出入口,卫生死角、集贸市场、沿街门店、车站周边、背街小巷、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现状,动用机械设备3500余台次,参加整治人员21000余人,对建筑垃圾和卫生死角逐片开展全面清理。主次干道和重点区域做到24小时保洁,城市出入口、背街小巷等部位做到16小时保洁;城区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到100%。
在加大城区环境质量保障的同时,还在全县500多个行政村开展清洁家园活动,设置了专职保洁员,负责完成主干道清扫保洁、村内垃圾清运,实现了村内卫生无死角。
市容市貌集中治理给城市“去斑”
往日,城区内贩卖瓜果的车辆横占马路、商户们店外堆放物品、烧烤烟雾缭绕等现象时有发生,市民反映强烈。针对这一问题,一场“城市环境容貌集中整治行动”在沈丘各个角落打响。
把占道经营者“请回去”、让沿街门店“美起来”、让露天烧烤“无踪影”、让三轮车非法营运“无处躲”……截至2016年底,沈丘县共劝返非法营运三轮车2000多辆,查扣800多辆,登记处理违章车辆15000多辆;规划6个夜市摊点,更新94台环保烧烤炉;规范广告牌匾条幅等1100多条块,清理各类占道经营30余处,清扫整顿规范建筑工地52个,通过治理,全县市容市貌环境明显优化。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为城市“提质”
“来这里执勤,是自愿的,想着为县城的建设,尽我自己的绵薄之力。”站在路口执勤的楚俊超表示,他不是县里正式的执勤人员,自己回家探亲时看到家乡的文明城市创建如火如荼,城市环境变化巨大,心生感慨的他自愿加入到这个行列。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沈丘县始终坚持民生为先、共享共建的科学理念,把群众参与度、满意度作为衡量创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使文明创建的过程成为群众享受创建成果、增强获得感、提高幸福指数的过程。激发出蕴藏在广大居民心中“文明沈丘是我家,创建文明靠大家”,促使居民文明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来源: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