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进行全面动员,号召全市上下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重要抓手,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突破,再打一场中心城区发展建设管理的硬仗,推动城市建设全面提质。加速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未来我们生活的家园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福浩市长为咱们周口城市建设描绘的蓝图!
城市是什么?
讲百城建设提质,首先要了解城市。“城”,原指围以高墙的都邑,初期的作用主要是聚民、防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与“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逐渐成为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之地,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必需,从城市形成到现在,都在不断进行,内容越来越丰富,标准越来越高,通过规划、建设、管理,为市民保障生活、提供服务、创优环境。
周口城市的现状是什么?
周口的城市建设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建设,整体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的重大问题,亟需大力度、高标准、快节奏推进城市建设。目前,我市城镇化率仅为39.51%,分别低于全国(57.35%)17.84个百分点、全省(48.5%)8.99个百分点,加快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迫在眉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只有70平方公里,而且我们是全省唯一一个未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地级市,也是全省唯一一个未建成数字化城管的地级市,这与我们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五和千万人口的大市地位极不相称。
为什么要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为各市县拓展发展空间、创造发展机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周口由于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发展相对滞后,被纳入第一批试点市县,获得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同时,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集聚,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管理服务不到位等城市问题,已经成为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棚户区内,普遍存在居住条件差、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可以说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棚户区改造是民心所向,是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
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港“促”城,着力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北方港城”。
【加强水系建设 实现以“水”润城】——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周口三川交汇、一河穿城,水资源丰富,要倍加珍惜、用足用好,让水为百姓造福。要加快黑臭水体治理。目前,中心城区7条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已经开工4条,秋收后要全面开工,最终实现7条河流互联互通。各县市也要抓紧开展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等工作,让河流四季常清。要加快水系景观建设。对沙颍河两岸和引黄调蓄工程周边的天际线、绿化、景观、夜景亮化等进行整体设计,加快谋划两岸亲水区域、上游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富有周口特色的景观长廊。各县市也要积极开展亲水景观休闲区域、沿河景观带等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城市水系承担的生态、经济、景观、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实现以“水”润城。
【推进城市绿化 实现以“绿”荫城】——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以植绿增色为重点,建设一批社区公园、街头游园、绿地广场等亲民绿地。结合“两违”治理、旧城改造等工作,通过拆迁建绿、拆违还绿、破硬增绿、拆墙透绿等形式,加强老城区等绿化薄弱地区的绿化建设。提高廊道绿化标准,规划建设3.6万亩绿地,对城市出入市口、主次干道、高速沿线等主要通道进行绿化美化,重点推进5000亩的植物园建设、文昌生态园改造升级、城市四周生态林带建设、7条水系两岸和10条精品线路两侧绿化工程,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生态交通廊道,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提升到40%和35%以上,实现以“绿”荫城。
【整合文化资源 实现以“文”化城】——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城市建设不能断了这条“根”,必须延续、弘扬我们的文化。周口有着64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城市中文化古迹很多。要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在加快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着力挖掘、整合老子文化、伏羲文化、姓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培养一批周口独有的文化品牌,实现景、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拆迁的关系,保护好关帝庙、红石板街等古旧街区和历史遗存,延续城市发展脉络,留住周口老符号和城市记忆,实现以“文”化城。
【加快产城融合 实现以“业”兴城】——产业是带动城市发展的“火车头”,业起则人聚,人聚则城兴。要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做活做优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引进一批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商务中介、电子商务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和创业平台,增强城市吸附能力和承载能力。当前,要加快服务业“两区”和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集聚,促进产业体系与城市体系有机融合,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现以“业”兴城。
【发展临港经济 实现以“港”促城】——周口是全省唯一通江达海的省辖市,但港口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要把临港经济作为引领周口发展的突破口和支撑点,站在“一带一路”和河南自贸区等战略的层面,高起点编制规划、高标准引进项目,加快临港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引进一批大件物流、集装箱物流、冷链物流、综合保税物流等专业物流业,努力将周口打造成为豫货出海口和中原经济区航运新起点,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升级。要以申报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造港城,着力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物流服务、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为一体的周口临港经济新高地,实现以“港”促城。
城市建设中要注意些什么?
【统筹好宜居与宜业的关系】——要从市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出发,注意解决好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问题,既要为市民提供宜居的环境,也要为市民创造宜业的条件,使城市既成为人们生活的乐园,又成为人们创业的乐土。
【统筹好地下和地上的关系】——在推进百城建设提质过程中,不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必须汲取教训,更加注重地下地上统筹。加快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改造,补好短板,解决好“大雨淹城”“拉链马路”等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保障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统筹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在注意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契机,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程度。
【统筹好老区和新区的关系】——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不是搞新的“造城运动”,而是着眼于建设提质。老城区要注重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加快完善交通、燃气、供水、公厕、停车场等设施,打通中原路、黄河路、川汇大道等一批断头路;对新北环、西环、开元大道、八一路等10条道路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建成景观精品线路。新城区要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合理布局和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养老、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衔接配套的网络体系;要高标准开发高铁片区和引黄调蓄片区,建成高端、时尚、展示周口形象的窗口。同时,我们还规划建设100个五星级公厕、200个街头游园,新购置200台新能源公交车、10台双层巴士,补上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城市建设提质要坚持什么?
【坚持规划优先】——“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要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主要片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我们的城市建设绘蓝图、定方向;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确保城市宜居宜业;要保证规划的前瞻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空间;要突出规划的实用性,充分彰显周口城市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现独特风貌;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突出棚户区改造】——重点围绕沙颍河和贾鲁河沿岸片区、郑合高铁片区、综合行政服务功能区、引黄调蓄工程周边片区、太清路及机西高速入口沿线片区等五大片区的棚户区开展,共计改造49个社区(村),征收涉及约19000多户、近8万人,征收房屋面积约640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管理】——围绕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的总体目标,积极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制度化水平。要从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持续开展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卫生、门店牌匾等集中整治活动,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振奋吧!周口城市发展的美好未来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
努力吧!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把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来源:周口广电川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