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沈丘县“四大活动”决战脱贫攻坚
自“脱贫攻坚问题持续整改月”活动开展以来,河南沈丘县县委宣传部围绕年底脱贫摘帽目标,结合全县脱贫工作实际,创新形式、积极作为,切实开展思想扶贫、精神扶贫、舆论扶贫、文化扶贫四大活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思想扶贫”活动,打牢思想基础
一是鼓舞志气。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扶贫宣讲活动,全县千余名驻村干部深入联系贫困户家中,宣讲十九大精神、扶贫方针政策,传达县委政府决战脱贫攻坚的信心,鼓舞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志气。二是转变观念。录制《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精准扶贫政策》《致全县赡养义务人的一封信》等音频资料,下发到全县各个行政村,利用“村村通”3100个广播,每天早中晚播放三次,切实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转变懒惰依赖、不思进取等落后观念。三是树立信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宇带领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常态性进行走访调查及时了解贫困户家庭困难情况,结合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为每户贫困户制定科学脱贫措施,并逐项落实到位,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精神扶贫”活动,增添精神动力
一是加强精神激励。组织全县优秀文艺团队创作出《蒸馍争气》《第一书记》《母亲》《扶贫小唱》等经典的文艺作品,通过“脱贫攻坚百场巡演”开展“孝文化”专场巡演,改善“儿子媳妇住高楼,老头老婆住地头”的不良现象。二是加强典型示范。挖掘身边道德典型、脱贫致富典型,动员全县各村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脱贫致富之星”评选活动,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陋习。三是加强价值引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教育活动,评选“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营造“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浓厚氛围。
三、“舆论扶贫”活动,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县电视台、《新沈丘》报、“智慧沈丘”手机台、沈丘政府网等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沈丘多次脱贫攻坚推进会精神的宣传报道,让基层群众及时知晓我县脱贫攻坚最新的政策、目标和措施,切实增强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强对外宣传。组织媒体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挖掘反映脱贫攻坚的鲜活典型和生动事例,统筹县媒体平台统一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专栏,截止目前,共刊发420余条信息;积极策划推送外宣选题,主动对接中央省市驻沈媒体对沈丘脱贫攻坚工作作宣传报道。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河南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集中刊发《凝社会力量 聚帮扶合力》《“车间”“光伏”下农村 “就业”“兜底”两保障》《“组合拳”激发致富动力》《扶贫精准有力 减贫提质加速》等报道30余篇(条)。三是抓好社会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墙体标语等宣传载体,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据统计,全县各乡镇(办)共制作悬挂大型脱贫攻坚宣传喷绘2000余幅(块),文化墙4000余幅(块),墙体标语、宣传标语更是不计其数,无死角覆盖全县。
四、“文化扶贫”活动,提供文化条件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结合百县万村文化示范点建设工程,在建成22个乡镇文化中心、558个农家书屋、352处文化广场,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开展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免费为全县18838贫困户安装有线电视,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二是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文化扶贫项目和资金支持,引导文化产业带动2000余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工资达2000元;开展“文化+互联网+扶贫”工程,充分挖掘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化、乡土文化,加大对民间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特色文化的挖掘,发挥文化的“造血”功能;依托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建立的22个农村电商服务店,246个农副产品物流匹配中心,将特色文化产品输送出去,产生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全县6000余贫困人口。三是文化惠民下沉扶贫。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组织举办“脱贫攻坚百场巡演”“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文艺轻骑”下基层“舞台艺术送农民”等群众文化活动560多场次,惠及20余万基层农民群众。不断激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形成合力攻坚、决战脱贫的良好局面。
来源:国搜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