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站位 难在创新 成在为民——中共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开启新征程的战略部署,作为县委书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作为,关键就在能否站位全局、能否创新突破、能否担当为民,真正担负起亲力亲为抓改革的责任。
站位全局,开阔谋划改革的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站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高度,站在“务实重干、敢于担当、加压奋进、跨越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去思考、谋划、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具体实践中,西华紧紧跟随市委节拍,贯彻落实好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各级各界干部群众只争朝夕、大干快上,比学赶超、竞相发展,这是站位大局;贯彻落实好临港经济论坛和系列重大招商活动精神,迅速掀起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热潮,这是站位大局;贯彻落实好全市干部作风大整顿动员会精神,向作风顽疾宣战,彻底破除影响周口发展的环境之障,这更是站位大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四个亲自”的要求,紧扣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下任务、定规划,明主次、定先后,建制度、定措施,确保各项改革部署不走样、贯彻不漏项、执行不跑偏。
创新突破,扫除阻碍改革的藩篱。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难度更大,挑战更多。作为基层党委、政府,我们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前沿,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没有一点敢闯敢冒的精气神儿,没有一点“吃螃蟹”的胆量,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面对现实,西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不敢创新。西华发展面临的环保瓶颈、土地瓶颈、资金瓶颈、服务瓶颈归根到底是思想瓶颈。我们与先进县市的差距不在于资源不丰富,不在于区位优势不明显,关键是思想不够解放。部分党员干部面对发展机遇患得患失、顾虑较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敢闯、不敢冒,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甚至为了不出事宁肯不干事,坐待撞树之兔,坐等天上馅饼,结果坐失良机。展望未来,西华发展的最大希望在于继续改革创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认真解决自身在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全新的理念、超前的力度、创新的气魄、开阔的胸怀、严明的纪律、务实的作风,不断开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担当为民,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念。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强调,要围绕“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如何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等,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和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增添不竭动力。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就要紧扣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注的脱贫攻坚、中心城区建设、土地确权、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切入,集中力量办好为民实事。既要办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等事关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钱夹子”的民生实事,又要加快转变职能,提供周到服务,秉承公平正义,让民众生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幸福感,还要更加注重夯实发展平台,打牢发展基础,甘下铺垫之功,善做未来之事。我们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政绩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扎扎实实持续做好这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来源:周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