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印剪影
首页 > 诗印剪影 > 浏览文章

一个都不能少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admin 日期:2017年11月22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习近平总书记论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二〇一三年至二〇一六年四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一千万人,累计脱贫五千五百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二〇一二年底的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二〇一六年底的百分之四点五,下降五点七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总的看,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了贯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加强领导是根本,发挥各级党委领导作用,建立并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第二,把握精准是要义,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措施,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第三,增加投入是保障,坚持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四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一千九百六十一亿元,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二二,其中二〇一六年为六百六十七亿元,增幅超过百分之四十三;金融部门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二千八百三十三亿元,其中二〇一六年新增一千七百零六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一千一百二十七亿元。

第四,各方参与是合力,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第五,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这些经验弥足珍贵,要长期坚持。

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我们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底数,但还要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把已经稳定脱贫的人标注出去,把遗落的人纳入进来。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我归纳了一下,目前脱贫的做法和手段大概有十多种,如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组织劳务输出脱贫、资产收益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低保兜底脱贫、社会公益脱贫等。要总结这些模式和做法,使其不断完善,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要突出产业扶贫,防止产业选择盲目跟风,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要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加大扶贫劳务协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要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突出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学生上学等问题。要加强农村低保同扶贫开发有效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农村干部在村里,脸朝黄土背朝天,工作很辛苦,对他们要加倍关心。

要防止层层加码。各地出台的脱贫摘帽时间表,有十二个省份提出提前实现脱贫目标,多的提前三年,少的提前一年。省里时间提前了,市里、县里就紧跟着层层加码提前。有的地方提出的口号是:“白加黑、五加二,三年活要一年干”,“奋战三百六十天,贫困帽子甩一边”。西部某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却提出要提前四年摘帽。脱贫攻坚多干快干,主观愿望是好的,但这样的时间表是不是符合客观现实?会不会引发“被脱贫”、“假脱贫”?口号喊出去了,到时候做不到就会失信于民。不顾客观条件的层层加码,看似积极向上,实则违背规律、急躁冒进,欲速则不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完成,但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不要勉为其难、层层加码,要防止急躁症,警惕“大跃进”,确保脱贫质量。

要防止形式主义。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主要有以下表现。有的不是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助困难群众培育增收门路,而是通过“巧算”收入账,把今后的预期收入算为当前的实际收入,把还没有变成商品的产品收入算为现金收入,以拔高收入的方式实现假脱贫。有的发展产业不进行调查研究,靠拍脑袋决策,去年让贫困户养鸡,今年让贫困户养羊,明年让贫困户种药材,扶贫项目和贫困户产业需求严重脱节。有的为了尽快见到“扶贫效果”,把扶贫资源集中用到少数人甚至非贫困户身上,“垒大户”、“堆盆景”,作为脱贫亮点来宣传。有的层层分解年度脱贫指标,年终脱贫销号是“矮人堆里选高个”,一些贫困户戴上贫困帽才一年就被要求摘帽。有的地方在移民搬迁中,硬性规定每年要完成的搬迁人数并逐级下达,导致“急就章”式搬迁后资金、土地矛盾显现。有的地方各类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记录表等五花八门,大量时间消耗在纸面上,有报道说一位驻村扶贫干部最多时一天就填了四十八份。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

要防止忽视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干部和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认为“扶贫是干部的事,反正干部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要撤职”。出现这种现象,既有群众的原因,也有干部的原因。一些地方工作还是老办法老路子,简单给钱给物,对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不到位,在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激活内生动力上做得不够。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到二〇二〇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我们必须看到,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总量上看,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

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